《我們與惡的距離》
燒出了台灣人思考上的一個層次
曾經我也有著:
重大刑犯家人不能過太爽的盲點
知道陳進興的兩個兒子被送養國外
還覺得這絕對是應該的
你殘殺別人家小孩
憑什麼? 你家小孩可以不受影響過日子?
曾經我也有著:
幫重大刑犯辯護的律師都是沽名釣譽的盲點
謝長廷幫陳進興一夥辯護時
我每每想起白曉燕的慘況
就想做小草人幫律師扎幾針醒醒腦
以暴制暴就對啦,死者有辯護律師嗎?
死者上路前可沒福分一槍斃命,身心可受盡折磨了..
劇中
有些犯人家屬懺悔下跪、可憐被連坐
有些犯人家屬理直氣壯,一心幫家人開脫
同時,洗白了替重大刑犯辯護的律師
在國外
公設律師是常態,被罵機率也不像在台灣這麼高
國內公設律師,大多薪資低微,
被法扶求來為死刑犯辯護,還要冒著被恐嚇辱罵的危險
對律師工作算是真愛了
也許大眾可以給「法扶律師」更多寬容
劇中律師說他一直上訴是想找出問題背後的問題
找原因不能說錯
但一直設法用「精神疾病」為由讓兇手免死,這就很難理解了
如果原因是精神疾病、是兇手曾遭霸凌..
因為有這些原因,兇手就沒錯嗎?
這世界每個國家每個角落都有不公平的事件發生…
所以,這些受害者犯錯,就可以被原諒嗎?
甚至除罪…!?
我還是堅定地認為..
生病了就該強制治療、殺害無辜的人就該以命償命..
網路查詢
有些公設律師覺得
若刑犯一心求死,判他死刑的意義就不大
或認為,若可以判生病(精神異常)的人死刑,
是不是對痲瘋病患、特殊性向、身心障礙者.. 也能剝奪人權
受刑人也應該有公民權利..
哎
問題不要弄混淆了
透過上訴,延遲死刑,要尋找犯案動機、釐清真相..
這都是正確的作法,畢竟也不該出現冤案,讓真正的兇手逍遙法外。
但,
精神病患就可以免死這謬論 (我真心接受不能)
殺人償命,不能讓死者甦醒,卻能讓死者家屬活的下去
失去親人是終生的創痛
若是刑犯活著或是期滿放出來,對家屬而言是二次凌遲。
韓國性侵凌虐《素媛》的刑犯「趙斗淳」在2020年出獄了
活生生是在《素媛》家人心上再砍上一刀
這個酗酒施暴的刑犯,會不會再犯呢? (這話題很沉重)
劇中另外牽扯到
居民抗議「精神醫療院所」定居在自家附近..
我們的確不能剝奪特殊族群的權益
但,也不能罔顧家長對孩子安全的顧慮
憲法不也保障人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如果
我的家人是精神重症
可以吃藥控制就自己照料,若真需居住在「精神醫療院所」
就該住在荒僻點的山上療養
一是不希望他出門接受到異樣的眼光
二是不希望他有機會去傷害到其他人
如劇中所示
嚴重的精神患者的確帶有不確定的攻擊性
又不真的會乖乖服藥,是真的得隔離的。
別等人為疏忽出了事,再來討論判不判死? 廢不廢死?
再說到
加害人家屬的責任
我覺得父母親是責無旁貸的
雖說沒人會想花20年養出一個殺人犯兒子
但,孩子的動向,父母必須去關心..
不是怪老師、怪朋友,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
孩子沉默,不一定是文靜,可能是深沉或走偏
為自己為孩子找盡理由,出了事,就該出來負責..
罪不至死,卻不是無辜。
當加害人父母喊著兒子很乖時..
受害者家屬情何以堪?!
我們不能要求受害者去原諒或放下…
至於
罪犯的兄弟姊妹或是孩子,如果不是共犯,或知情不報..
倒是就覺得不該遷怒到他們身上
因為他們其實沒能力改變什麼..
不過,隱姓埋名還是得做,不能挑戰「人性」!
媒體亂象
是劇中的重大核心!!
台灣人
像青蛙
活在小池塘裡~自怨自哀嫌棄「鬼島」
不想跳出池塘~無心知道這世界的脈動
在自由天空下~隱身在網路裡彼此霸凌
滑手機看八卦~茫然讓媒體決定能見度
政治搞壞教改~養出高學歷迷惘啃老族
參考文章: 寶寶不想念研究所,但是寶寶念了= =
唯有知識
能一步步改變這個狀況
不獵奇、不刺激眼球的訊息
才是能提高眼界的門票
知道得越多越廣,才有辦法反省自己的不足
才有能力分辨~圍繞著我們的..
其實是驚人的滿滿的腐蝕性的垃圾消息
LINE TODAY、FACEBOOK、GOOGLE…
不能怪演算法「不給出營養的東西」
因為「內容農場」反映的是你我的內心
反制的方式是「思考」
思考我們想成為怎麼樣的人
重新拿回我們的選擇權
不再只是看現成的新聞
而是去搜尋我們真正需要的內容
不要關注負面
多想想問題背後的問題,再去找尋答案
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網路不如沒網路
把目光放在思考正面的存在
支持國際議題、弱勢議題
否則
又只是惡性循環
覺得苦悶→看辛辣新聞or追劇→被包圍其中→思考無法提升→繼續苦悶
脫離對臉書、對LINE的依賴
社交該是人與人真心交流,不是PO照炫耀、PO文取暖
旅遊該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去感受,不是透過相機
改變
從充實內在開始
一輩子不長
已經走在人這條路
不要讓煩瑣雜事消磨了自己
小時候
我對這世界的憧憬,憧憬著…
長大後的我想做什麼做什麼…
莫忘初衷
希望從不會消失
做起來也不困難
能困住自己的一直都只有自己
深信自己能改變,能發亮
這不是讓自己產生自己是金子的錯覺
平凡如我
要擦亮自己,不是靠自我感覺良好
和尚唸經等悟道
玩家打怪練等級
就算沒想釣白馬王子,也要把自己變公主(變女王)
要別人愛我,就要變成值得別人愛的人
不努力,一切都是浮雲..
台灣很美
在這麼肥沃的土地上
絕對能長出參天大樹
只要肯放下種子,辛勤澆灌它…
劇透《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 公視2019.03.24
主脈絡
李曉明:影射大學生鄭捷,2014年5月,持刀在台北捷運內隨機殺人,造成4死22傷
陳昌:影射王景玉2016年2月28日持刀砍死小燈泡事件
十集標題
01受害者THE VICTIMS
02母親節HAPPY MOTHER’S DAY
03裂痕RIFT
04病識感INSIGHT
05罪人THE SINNER
06槍響之後AFTER THAT
07霸凌BULLYING
08眾生皆有病ALL BEINGS ARE SICK
09黎明之前UNTIL DAWN
10未來的樣子LOOK INTO the FUTURE
劇情
從「李曉明」的法扶律師「王赦」被潑糞抗議展開
李曉明父母在跪地道歉後,帶女兒隱居
在受害者靈堂外,李曉明父母深深自責...
2年後李曉明妹妹,被母親改名「大芝」,重返媒體業工作
女上司「宋喬安」竟是李曉明案的受害者母親
宋喬安發現後,與改名「大芝」的李曉文決裂
王赦同時也幫「陳昌」辯護
陳昌媽希望以賠償換兒子出獄
不久,李曉明迅速被執行槍決以 (平息民怨)
陳昌則因「思覺失調症」輕判無期徒刑
“一個案件的結果,並不是判完刑就沒了”
“解決傷害的最好方式是善後和預防,是找出原因”
“就算被這個世界討厭的人,也應該受到司法程序正義地保障”
“我需要一點時間,了解一個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從而在根源上預防這類事件的發生。”
大芝房東的弟弟精神異常
房東正向面對,跟弟弟說「我永遠都會留一個房間給你」
這話很讓人感動,對生病家人不離不棄的愛^^
也許,就是這樣一份真心的關懷,
可以將一個未來殺人者或自殺者的火苗,從源頭掐熄><
大芝去房東飲料店工作,兩人互相勉勵度過難關
卻被前學長設計曝光,在飲料店被受害家屬羞辱
兒在戲院被槍殺身故後
宋喬安自責酗酒,跟丈夫女兒關係緊張
她哭喊著「我過不去」活在陰影
之後,宋喬安夫妻和解,重回罹難戲院…
因為陳曉明匆促被槍決,
遺書只模糊指出他就是想做一件大事
不管他隨機殺人的動機是什麼?
這世界就是這樣,各人要找到自己的角度生活,
沒有藉口沒有理由,都要為自己做的選擇負上責任。
【公視】真是媒體界中--台灣最後的良心了
大愛
之後接棒的還有以下幾部深度戲劇…
讓台灣的思考角度朝更深一層發展^^
《生死接線員》
The Coordinators 公視2019.05.04
唯有先死,才有活路。
以器捐移植協調師、社工、醫師、受贈者、器捐家屬..的心路
了解「器官捐贈」制度,探討「生與死」
《最佳利益》
Best Interest 華視 2019.05.05、中天娛樂台2019.05.11
律師就應該為當事人爭取最佳利益,有意見你告我啊!
記憶是不可靠的,不要輕易相信當事人或目擊者所說的話..
以憧憬正義的菜鳥「律師」為主軸,以法律案件鋪排,演繹出律師工作的樣貌、較勁與冷暖遭遇。
方箏:秉持「成案至上」原則的無良「訴訟快手」。
陳博昀:因傷斷了極限運動員之路,看到人權律師為弱勢發聲,而轉戰法律。
趙立廷:接下許多難辦的案件,在地檢署的聲望日漸竄升。
《嗜罪者》
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 公視2019.06.08
罪,不因刑滿而消失,噬罪的人如何得到救贖?
改編自楊念純的作品《越界》
以「更生人」作為題材,講述涉嫌犯下殺人罪的王翔,假釋出獄後,卻讓事業順遂的弟弟王杰陷入被起底的恐懼。當大家認定的加害者,變成無法辯駁的受害者,他要如何突破社會的歧視,求得被害者家庭的原諒,重拾平凡的人生?
《魂囚西門》
Green Door 公視2019.02.16
人心即是鬼神,除心魔即是度化人,但要度人就得先度己。
一個人內心缺少什麼,就會讓他這一生,都在追尋這個東西..
改編自作家九色夫的同名小說(「魑魅魍魎檔案」系列第一集)
藉由「心理師」及周遭角色,探討人心、打破外界對心理師的刻板印象。
魏松言:表面上是綠之門工作室負責人,事實上為一名精神病患。
洪玉玫:新陳代謝科主治醫生,一再督促自己,絕對不能在學術領域上放鬆。
劉早雲:表面上是綠之門工作室的實習生兼助理,事實上則是松言的心理主治醫生。
余秀淇:珠寶店的經理/無極堂堂主夫人,性格溫柔,工作能力強。
沈金城:無極堂堂主,性格沉穩、充滿威嚴,背負著堂口重任。
沈金發:無極堂副堂主,逞兇鬥狠的江湖中人,卻仍帶有一顆細膩柔軟的內心。
留言列表